淺談仿古建筑材料應用中問題及對策
?
住宅建筑工業化已成為當今日本建筑業發展的主流和趨勢,并取得了相當的配套技術成果和成熟的管理經驗。從日本在建的一些住宅項目工地看,場地狹小、采用封閉式管理。無論是木結構、鋼結構或者鋼筋混凝土結構,工廠化生產、現場裝配式施工是住宅項目主要的建設形式。建筑所需主要部件都在工廠中生產,運到現場進行裝配化施工,梁板構件相互配套、接茬對口嚴絲合縫,給傳統建筑手段帶來革命性的轉變,大大減少了建筑垃圾的排放、減少了現場水電物料的損耗、減少了現場臨時建筑設施、確保了工程質量。在我們參觀的日本建筑工地,很多現場和周圍的建筑樓樓相連,塔吊以構造柱為基座隨建筑爬升、建筑材料通過建筑物內部運送,整個項目由安全網包裹封閉,安全、整潔、有序。
我國的建筑施工多采取現場生產的方式,將建筑材料、設備運送建筑工地,進行現場作業,施工工序幾十年不變。這種傳統的生產方式由于企業的管理水平的差異和人員素質的差異,造成了現場材料浪費現象突出,現場管理粗放,水電浪費嚴重,垃圾排放處理不善。有關資料顯示,有50%以上的住宅開發項目工期得不到保證,沒有按合同工期按期交工;有30%以上項目的造價突破合同造價。工期和成本的突破導致開發商投資成本增加,而這部分增加的造價也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現場控制、檢驗環節弱化,大量的現場施工作業,為劣質材料進入工地、現場的偷工減料行為打開了方便之門,給工程質量埋下隱患。
面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,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,走節能減排、綠色建筑發展之路,根本是要轉變傳統施工生產方式。而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發展方向,就是要實現建筑產品的工廠化生產、集約化管理、標準化施工。技術的手段運用,達到科學控制資源、材料的合理運用;工業化生產可以實現嚴格的質量檢驗和檢測手段,嚴格的工藝流程控制使工程質量得到確實的保證。住宅產品的工廠化生產,可以讓民工進入工廠變成產業工人,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,提高操作技能,為確保工程質量提供保證。
Leave a comments